查看原文
其他

庄子《内篇.德充符》(I)

良华 心镜818
2024-11-26

学习道家思想的关键,在于明辨“道”与“德”。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,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,亦即万物的本性与禀赋。人的本性相同,而禀赋各异。人生贵在保持自己的本性,发扬自己的禀赋,顺其自然而保持和谐。



01

独脚人王骀


【原文】鲁有兀者王骀,从之游者,与仲尼相若。常季问于仲尼曰:“王骀,兀者也,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。立不教,坐不议,虚而往,实而归。固有不言之教,无形而心成者邪?是何人也?”仲尼曰:“夫子,圣人也,丘也直后而未往耳。丘将以为师,而况不若丘者乎!奚假鲁国,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。”常季曰:“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与庸亦远矣。若然者,其用心也独若之何?”仲尼曰:“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与之变;虽天地覆坠,亦将不与之遗;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,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。”


【译文】鲁国有个被砍去一只脚的人,名叫王骀;跟他学习的弟子人数,与孔子门下差不多。常季请教孔子说:“王骀是个被砍去一只脚的人,跟他学习的人,与先生门下弟子,在鲁国居然各占一半。他站不教诲,坐不议论,但弟子们空虚前往却充实归来。难道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导,超脱形式的心灵感化吗?这是什么样的人呢?”


孔子说:“这位先生是圣人,我还来不及前往请教。我都要以他为老师,何况那些不如我的人呢?何止在鲁国,我要带领天下人跟他学习。”


常季说:“他是个独脚的人,还能胜过先生,那么他跟一般人的差距更远了。像这样的人,它的用心有什么独特之处呢?”


孔子说:“死生也算是大事了,而他完全不受影响;即使天崩地裂,他也不会跟着坠落。他处于无所假借的状态,因而不随万物转移;他洞彻万物的变化,而能守住自己的根本。”


【解读】王骀虽然形体残缺,但是他的“德”性全备。“道”是万物的本源与归宿,“德”是万物得之于道者,亦即万物的“本性与禀赋”。


人若能保持本性与发扬禀赋,譬如禅宗的明心见性,就不会在意身体的缺陷(老、弱、病残等),也不会在意世俗方面的不足(贫、贱、无用等)。能够身心合一,顺其自然而保持和谐,即是“德充”,而其“符”,则是验证。可以超越生死,不随物移,不因物化,因为能守住自己的根本。


人的根本是什么?是人的“德”,即“本性与禀赋”,是道赋予人的,人因为“德”而拥有生命,身体因为“德”而能发挥功能和作用。身是“有”,“德”是“无”,“德”亦可称之为“心灵”,“德充符”即心灵合于道。



02

春花秋月


【原文】常季曰:“何谓也?”仲尼曰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夫若然者,且不知耳目之所宜,而游心乎德之和。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,视丧其足犹遗土也。”常季曰:“彼为己,以其知得其心,以其心得其常心。物何为之哉?”仲尼曰:“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,唯止能止众止。受命于地,唯松柏独也正,在冬夏青青;受命于天,唯舜独也正,在万物之首,幸能正生,以正众生。夫保始之征,不惧之实,勇士一人,雄入于九军。将求名而能自要者,而犹若是,而况官天地,府万物,直寓六骸,象耳目,一知之所不知,而心未尝死者乎!彼且择日而登假,人则从是也。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!”


【译文】常季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呢?”


孔子说:“从事物相异的一面去看,身体内肝与胆的分别,也像楚国和越国那么遥远;从事物相同的一面去看,万物都是一体。像王骀这样的人,连耳目适宜何种声色都不知道,只是让心灵遨游于全德的境界。他视万物为一个整体,而看不到任何缺失。他看待自己失去的那只脚,就像掉在地上的一块泥土。”


常季说:“他只是修养自己,经由智慧去把握主导自己的心,再经由自己的心去把握与道相通、经久不变的常心(本心、自性),人们为什么都归向他呢?”


孔子说:“没有人会用流水来映照自己,而要用止水来映照自己,只有静止能停留一切来照之物。树木之命得自于地,却唯有松柏独自昂然挺立,在冬夏都一样枝叶常青;人类之命得自于天,却唯有舜独自端正品德,可以作为众人的表率,幸而他能够端正自己,然后才能端正众生。能够保全本来天性的,内心就无所畏惧。勇士只凭自己一人,也敢大胆闯入千军万马中。为了追求名誉而有所成就的人,尚且能够如此,何况是那统合天地,含藏万物,以六骸为木偶,以耳目为假象,打通知与不知,内心又不随生死而变化的人呢?他是随时都可以提升到玄远之境的人,所以人们要跟随他。他又怎么肯把外物当作一回事呢!”


【解读】“德充”即德性全备,能够明悟与保持自己的本性。我一直疑心禅宗的鼻祖应该是庄子,“常心”即“明心见性”。


明心可以理解为:清静的本心;使清静的本心不受妄想执着遮蔽;明悟自己的心灵(赋予人生命、使身体发挥功能与作用的,其认知能力分:感性、理性、灵性)。


见性可以理解为:心灵(楞严经);照见自己的本性(自性,心灵的灵性);明悟空性(“空”相当于“无”,指天地万物混沌一体的状态)。


知无则近道,悟空即成佛。明心见性后不再有分别心,心灵与万物融为一体,因此不会有任何缺失,视失去的脚为泥土。


孔子曰:三军可以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孟子曰: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只要坚守自己的内心,普通人尚有如此表现。王骀能坚持和发扬自己的本性与禀赋,以灵性统率自己的心灵,所以能含藏万物(心生万物: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),以六骸为木偶,以耳目为假象(见诸相非相: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),打通知与不知,内心又不随生死而变化(不生不灭:何期自性,不生不死)。


何以如此?因为心灵的灵性与大道相通,可以领悟大道的玄妙,提升心灵到玄远的境界。只要能坚持“德充”,就能与大道相符。万物将来依附,天地阴阳之气相合,降下甘露。



推荐阅读(精彩文章合集):


合集备注
趣味数学,数学哲学,科学合集趣味数学,数学哲学科学方面文章
人生意义与哲学思考合集宗教,人生意义,哲学,灵修
生活纪实合集生活纪实,亲子教育,追剧,旅游,体育健身
经典文学读后感合集经典文学名著内容简介,读后感


精品文章


文章备注
灯火阑珊处探讨修行的意义
朝圣之旅(I) – 引子 朝圣之旅全文在人生意义合集中有
神奇的数学(0)- 开场白 神奇数学全文在数学合集中有
真的存在常人吗?(上)
哲学群的精彩辩论(合集有全文)
打坐冥想:从熬腿到住心 (上)
打坐冥想的体会(合集有全文)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心镜818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